2006/02/25

Go on

去台北替心愛的手機包膜(持續替奢侈找藉口!),
與H同行,一路上話匣子如同水龍頭開了般停不了,
我一直不停的在思考,所謂垃圾話究竟是什麼樣的一種意境?

很無聊吧?
對於這種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得的言說行為產生興趣,
或許是因為我認為它至少提供了「認同」的功能,
藉由垃圾話的交流,似乎能夠產生「同類」的區辨方式,
甚至能成為一個引子,「是否能夠深談」的簡單判斷。

當然目前都僅止於自己主觀的觀察和涉入,
特別是在接連跳著講了許多話題之後,我好奇的是,
垃圾話,是否會影響所謂「鏡中之我」產生機制?

因為當我們無法分辨訊息背後所指涉的意涵,
無法如同所習於經由尋常問候、閒聊、溝通等過程得到"意義"的認同,
純粹是跳接著述說一些不著邊際的言語組合,
那麼,在無形間,便可能失去經由上述過程所能獲得的自我認知。

我如果不能從跟你對話中明確知道我是哪種人,
或是我分不清楚你說的哪些話是正在告訴我我是哪種人,
那麼,我該如何瞭解我到底是哪種人?

如果我是你無法觸摸的,無疑意味著我毫不存在。

建立在自我詮釋上的自我認知,
而無法由雙方得到共識所得出的認知,
是不是,便容易會流於偏執?

還是得說,這些終究都是無聊的發想,
畢竟如果垃圾話已經成為一種次文化的層次,
那麼要討論的對象,便不再是個人,而是結構。

(我真是越來越無趣了啊 *擦淚*)

0 個意見:

張貼留言

訂閱 張貼留言 [Atom]

<< 首頁